色彩风格

襄州区检察院:把握“四个坚持” 推进公开听证“四化建设”

【字号:    】        时间:2021-03-11      

         本网讯(通讯员 黎发典)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坚持把公开听证作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积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2020 年共组织公开听证 26件次,实现检察长、分管业务的院领导、办案检察官全覆盖。

  坚持领导带头示范,促进公开听证常态化。该院党组坚持把落实公开听证制度作为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重要抓手,纳入党组重点工作安排和检察官业绩考评中部署推进,要求检察长、分管院领导、业务部门开展公开听证全覆盖。一是检察长身体力行、示范引领。把公开听证作为“一把手”工程,检察长亲自抓、其他院领导协同抓,对重大信访案件、缠访缠诉、疑难复杂、重大典型和影响面大的案件举行公开听证力促矛盾化解。二是全面压实责任、常态进行。把公开听证作为提升检察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求检察官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落实部门负责人责任。

   坚持聚焦矛盾化解,促进公开听证实效化。紧紧围绕“案结事了人和”,运用公开听证制度充分释法说理,化解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一是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息诉罢访。在公开听证环节,切实为当事人提供充分阐述申请监督、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等的理由和反驳意见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让当事人的诉求得到表达、情绪得到释放,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当事人对案件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误解,耐心细致、入情入理做好解释、普法工作,消除分歧。检察长胡芝春在主持公开听证中耐心听取诉求,成功化解了翟某某不服该院不起诉刑事申诉案,最终消除了申诉人对被不起诉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和过失的法律事实误解,促使其息诉息访,并签订了息诉承诺书。二是积极落实司法救助,体现法律人文关怀。加强对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彰显司法温度。如去年11月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 得知被害人儿子因案去世,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在检察长亲自协调下依法为申诉人申请到 3万元司法救助金,用以解决家庭日常开支等实际困难。三是积极宣传引领,放大办案质效。通过新老媒体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公开听证个案和工作成效,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扩大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多篇公开听证相关报道被人民监督和省院内网等媒体期刊采用。

   坚持服务中心工作,促进公开听证优质化。将为大局服务的理念贯穿公开听证工作始终,确保公开听证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一是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在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中,充分运用公开听证办准办好涉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案件,努力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得住” “经营得好”。去年,共举办涉市场主体公开听证7件次。如对刘某某涉嫌危险驾驶案拟作不起诉决定开展公开听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系初犯且认罪认罚,在充分听取听人民监督员等方面意见后,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二是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针对听证会上反映出的社会治理问题、行业监管漏洞,积极制发检察建议,推进加强监管和治理。如针对窨井盖问题 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时,针对当前窨井盖“伤人、吃人”现象,依法向区城管局、建设局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单位共同履行监管责任,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三是服务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责任主体存在争议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公开听证促进相关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如办理的朱集镇太湖渠溢流渗漏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中,该院组织邀请相关部门、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当地群众代表参与公开听证,结合听证意见和诉前磋商情况,最终明确了监管职责,促进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化解。

   坚持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公开听证规范化。健全公开听证工作制度,完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公开听证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一是狠抓制度建设,确保有章可循。建立公开听证常态化通报机制,指导建立制度、规范运行。制定了《襄州区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操作办法》,切实优化听证程序设置,制定相关文书范式,明确听证流程,明晰部门责任。 二是狠抓“硬件”建设,确保有场地有场所。依托 12309 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检察公开听证室,并按照规范设置主持人、听证员、检察官、当事人、辩护人、等相关人员坐席。三是狠抓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探索建立覆盖面广、 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的听证员人才库,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高校学者、律师、普通群众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确保公开听证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