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加强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上下功夫。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芝春经常要求院各业务部门和办案检察官提升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从完善监督范围、具体程序、工作衔接、意见反馈、监督保障、责任追究等制度入手,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结合各业务条线、各部门阶段亮点工作,从中筛选监督重点开展活动,并运用院考评、督察通报等方式,将人民监督员工作列入考评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人民监督员相关制度规定和工作机制,建立人民监督员工作联络制度,加强人民监督员工作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作,人民监督员工作日益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在准确把握人民监督员职责定位上下功夫。将人民监督员定位为司法公信的促进者、办案活动的监督者、检察创新的参与者,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主体作用,并不断挖掘适合监督的检察办案活动,围绕“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探索人民监督员对司法办案的全面纵深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对某些案件从受理、讯问嫌疑人、指定值班律师、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案件办结告知、审判庭审、生效判决送达等七个办案节点持续监督,对符合公开条件的案件均尝试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对敏感的、有争议的、网络及社会舆论关注度高的案件,通过人民监督员参与的方式来消解社会公众的不理解,做到了开诚布公地建言,实实在在地监督,把“可以”变成“应当”,把监督变为刚性,增强办案的社会效果。
三是在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方面下功夫。该院为9名人民监督员建立微信联络群,定期发布监督活动动态,让每位人民监督员能知悉每一场活动,增加活动透明度和关注度;每周五定时推送手机彩信报通报检察工作实时动态。做到邀请活动全覆盖,保证每位监督员每季至少能参与一次检察活动及提出一条意见建议,人民监督员活动从“零星监督”变为“常态监督”,充分发挥了人民监督员的作用。
四是在增强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仪式感上下功夫。随着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人民监督员履职范围发生了变化,人民监督员的职能定位从单一的“监督”发展为二元的“监督”“参与”。为更好地适应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主动为人民监督员提供发声平台,在公开审查、公开听证、庭审评议活动议程中增加“听取人民监督员对办案活动程序的监督意见”环节。提前收集相关程序规定和案件信息,协助人民监督员明确职责了解程序,活动前逐一联系参会人民监督员,鼓励提出有内容的建议和不同的意见。
五是在注重意见建议收集和运用上下功夫。专门提供《人民监督员意见建议登记表》供人民监督员在监督活动中填写。人民监督员工作部门均派员全程参与监督活动,实时收集记录对检察办案活动、监督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于人民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和参与检务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参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办理流程,纳入专项督办范围,及时分解落实,并专门反馈。今年共办理人民监督员意见建议回复12件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充分发挥了人民监督员推动改进检察工作的作用。